国土资源部通报 第58期
按语:为深入了解县(市、区)、乡(镇)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现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针对当前重点工程项目和农村建设用地违法违规问题严重、违法主体下沉等突出问题,着力破解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难、制止难、查处难”问题,部执法监察局在全国部署开展了“破三难,提效能——百县千镇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问题问卷调查”活动。各地不同层面的调查对象踊跃参与,共提交答卷3202份,对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对照问卷调查情况,认真查找执法监察工作中的问题,研究提出严格执法监管的办法和措施,推动形成地方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破三难,提效能——百县千镇国土资源领域
违法违规问题问卷调查”情况
部执法监察局在全国开展“破三难,提效能——百县千镇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问题问卷调查”活动,要求各地选择执法监察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地区和基础薄弱或面临问题较多的地区开展问卷调查,确保调查能全面反映县(市、区)、乡(镇)执法监察工作实际情况。现将问卷调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总体评价
这次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收回调查问卷3202份。调查对象来自不同层面,166人为县级党委、政府领导,约占5%;221人为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领导,约占7%;725人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约占23%;623人为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约占19%;421人为乡(镇)国土资源所(分局)负责人,约占13%;515人为乡(镇)国土资源所(分局)工作人员,约占16%;501人为国土资源协管员、信息员,约占16%;其他约占1%。
调查对象对所在地区国土资源执监察工作满意度较高。3081人(约占96%)对所在地区国土资源管理秩序的评价是“非常满意”或“基本满意”;2978人(约占93%)对所在地区党委、政府依法依规管理和利用国土资源情况的评价是“非常满意”或“基本满意”;2525人(约占79%)认为,所在地区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协作联动效果较好;3008人(约占94%)对所在地区基层国土资源所(分局)巡查工作和对违法用地发现、制止情况的评价是“非常满意”或“基本满意”;3083人(约占96%)对所在地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公开、公平、公正情况及查处效率的评价是“非常满意”或“基本满意”。
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效能仍有待提升。影响所在地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到位的因素中,1591人(约占50%)认为,“工作条件与外部环境较差”;1449人(约占45%)认为,“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对所在地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和队伍等情况的评价,1250人(约占39%)认为,“比较健全,但执法监察效能一般”。
二、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特征、成因及对策
关于所在地区违法用地项目的主要类型(多选题),2277人(约占71%)选择“农民建房”;1644人(约占51%)选择“中小型工业项目”;1162人(约占36%)选择“公共事业项目”;1058人(约占33%)选择“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关于所在地区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主要类型(多选题),2902人(约占91%)选择“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1442人(约占45%)选择“擅自改变土地用途”;1210人(约占38%)选择“非法转让、出租土地”。
关于所在地区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主体(多选题),2597人(约占81%)选择“个人”;1517人(约占47%)选择“村组集体”;1403人(约占41%)选择“乡镇人民政府”。
关于所在地区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多选题),2398人(约占75%)认为,国土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城乡基础设施用地量增加;1786人(约占56%)认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愿望强烈,依法依规用地意识不强;1229人(约占38%)认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制不健全,手段有限,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1014人(约占32%)认为,国土资源管理制度特别是审批制度不尽合理。
关于所在地区对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情况,1440人(约占45%)认为,既处理事又处理人,起到了威慑警示作用;1334人(约占42%)认为,对事处理到位,对人处理力度不够。
关于如何查处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未经批准先行占地开工,1814人(约占57%)认为,必须严格查处,重大工程项目有示范效应;928人(约占29%)认为,只要存在违法就要查处,但可以从宽处理。关于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多选题),2549人(约占80%)认为,要改革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审批制度,使基本建设程序与用地报批程序相协调,提高工作效率;1951人(约占61%)认为,部、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提前谋划,做好用地指标安排、审批等方面的服务和保障,不能将矛盾交给市、县;1893人(约占59%)认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不仅应包括主体工程,还应包括项目所涉及的村庄搬迁等所需的指标;1786人(约占56%)认为,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依法用地的意识,自觉履行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义务。
关于如何查处政府主导的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问题,2395人(约占75%)认为,政府主导违法应严肃查处,纠正违法行为的同时,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关于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政府主导的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多选题),2519人(约占79%)认为,要完善地方党委、政府耕地保护和执法监察考核机制,引导地方党委、政府转变发展理念;2261人(约占71%)认为,要加大案件曝光力度,对违法严重地区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严肃问责;1439人(约占45%)认为,要改革审批制度,给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权。
关于如何查处农村建设用地违法违规问题(多选题),2843人(约占89%)认为,严肃查处的同时要因势利导,帮助农民解决用地矛盾。关于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村建设用地违法违规行为(多选题),2734人(约占85%)认为,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农民宅基地退出和流转机制,增加有效供应,满足农民合理的居住用地需求;2613人(约占82%)认为,要加快编制村庄规划,以规划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减少盲目无序占用耕地;2271人(约占71%)认为,要推进执法监察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开展日常巡查,聘请信息员、协管员,对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及时发现、报告和制止。
关于如何完善和提高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素质(多选题),2948人(约占92%)认为,要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法律素养,增进对土地、矿产管理相关业务的了解;2617人(约占82%)认为,要增强责任意识,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2376人(约占74%)认为,要加强廉政教育,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1966人(约占61%)认为,部、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开展的培训更为有效。
三、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调查对象反映,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亟待加快研究解决。
针对政府主导的违法违规问题依然突出,难以增强执法监察威慑力等问题,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国土资源管理特别是执法监察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领导绩效考核;定期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违法违规案件,扎实开展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严肃问责,切实增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威慑力。
针对村组干部法制观念淡薄,私下出租、转让集体土地用于非农建设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大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力度,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产生的新一届村组干部开展集中培训,促使其依法依规管理和利用国土资源。加快制定村庄建设土地利用规划,增强规划的约束和引导,防止村民无序建房。土地、矿产等管理事项,纳入村级事务公开范围。
针对执法监察存在调查取证难、强制执行难,停工通知书反成催工通知书,难以树立执法监察权威的问题,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以人为本,科学执法,预防为主,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维护国土资源管理秩序。
针对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量薄弱,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难以提升执法监察效能等问题,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开展大规模业务培训,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执法监察专业队伍。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契机,理顺执法监察机构和队伍的关系,明确执法监察人员的身份,加大装备、经费等保障力度,消除执法监察人员后顾之忧。严肃查处违法的同时,寓服务于执法。 |